WEEK 12 (0115-0119)

 任務與進展

  • 完成
    • Research club:衰弱影響因素評估工具整理
    • AToM:試用系統並提出建議
    • 臨床心理科研究計畫:修改 IRB
    • 處理受試者禮品核銷
  • 進行中
  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三課
      • 完成課前預習及前言大綱,開始寫前言 (60%)
      • 撰寫前言 (下週五前完成)
  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四課
      • 完成課前預習 (50%)
      • 搜尋參考文獻、思考研究設計與限制後,與老師討論 (下週五前完成)
    • AToM:熟悉 MoCA 和 CGI-S
      • 完成後和士捷老師討論 (下週二前完成)
  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五課
      • 完成課前預習 (50%)
      • 完成課後複習及作業 (下週二前完成)
    • 請購玉里受試者禮品
      • 等玉雲姊確認禮券種類後繼續進行
    • 刊登研究助理徵才文
      • 和主任確認後送出
  • 尚未開始/暫停
  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六課
      • 完成課前預習 (下週二中午前完成)、完成課後複習 (下週五前完成)
    • Research club:衰弱評估工具篩選
    • 處理全聯會研究獎勵金申請
    • 111年度計畫案結報:熟悉規則
    • 臨床心理科研究計畫:找文獻

心得與困難

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五課
    • 研究樣本的概念釐清
      • 方便取樣和連續取樣的差異
        方便取樣也會設定標準,因此兩者最大的差異是收案時是否具系統性。
      • 變異數與檢力的關係
        變異數越小,數值越集中,組間差異明顯,越容易看到統計顯著差異。
      • 避免選擇偏誤的方法
        由於難以得知目標族群真正的樣貌,因此可根據經驗及參考其他研究來判斷。不過不需事先設定樣本特質,事後以統計分析校正即可。
      • 收案及排除標準的完整性
        可參考相關文獻及樣本特性,與團隊討論完整性及可行性即可,若期刊不接受也無妨,可將取樣時的不足納入研究限制說明。
    • 如何辨別好的研究議題
      刊登於好的期刊之文獻,代表是近期受重視的議題,若能在研究設計及樣本數方面做得更好,或是進一步找出未解決的主題,有所突破或創新,則是好的研究議題。
    • 實證介入 vs. 臨床經驗
      研究比臨床的限制更少,更能排除影響因素,更接近真實。因此,實證介入的意義就在此:由研究探究真實,臨床根據研究進行介入。
  • Research club meeting
    • 文獻檢索的概念釐清
      • 關鍵字的紀錄
        在文獻報告時,最好列出關鍵字和條件,以便檢視和增進檢索策略,同時建立相關字庫。
      • 相關對象的擴展
        建議一開始先以 schizophrenia 進行檢索,下一步擴展到 mental illness / mental disorders,最後再擴展到老人。
    • 介入方式的決策流程
      首先要決定訓練目標,再了解有實證的訓練原理為何,最後挑選 OT 可行的 modality。在參考文獻時,優先挑選成效好及可行的方式,先從模仿開始。
    • 影響因素的辨別及控制
      進行療效驗證研究時,年齡、性別、認知能力、參與度及配合度都算是影響因素,只要個別評估,都能運用統計分析進行控制。
    • 待討論問題
      1. 釐清任務
        上次小組會議中,謝老師請我從目前列出的 frailty 影響因素中,進一步蒐集 social / clinical / lifestyle factors 及 balance 的評估工具,再進行篩選,這個任務方向對嗎?
      2. 釐清疑問
        老師部落格提到評估工具的選擇考量有一項為:「影響因素 (含可改變 / 無法改變因素) 或確認問題 (以作為介入重點)」。 先前會議結論 physical factors 為後者,其餘影響因素 (social / clinical / lifestyle) 為前者,那麼兩者在研究中的定位及篩選標準有何不同呢?
        【我的想法】
        影響因素評估是為了在統計分析時進行變因控制 (也能建立個案完整的資料以便持續追蹤?能作為成效指標嗎?) ,因此可以使用較快速、篩檢型的工具;
        確認問題評估是為了全面分析問題,因此需要較全面、詳細的工具。
        需再和老師釐清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