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 7 (1211-1215)

 任務與進展

  • 完成
    • 思考議題:ADHD / DD 評估工具
    • 核銷衰弱評估器材
    • 核銷計畫主持人費
  • 進行中
    • 研究小組:蒐集衰弱評估文獻
      • 完成檢索、彙整、簡報製作 (90%)
      • 下週一早上最後修改 (12/18 15:30 報告)
    • 送出研究計畫簽呈
      • 申請展延並更改資料 (80%)
      • 和玉雲姊確認後完成更改送出 (下週二前完成)
    • 協助衰弱評估施測
      • 沛晴有需要時就去協助
  • 尚未開始/暫停
    • 研究計畫課程:第一課
      • 下週二中午前完成預習
      • 下週五前完成複習與作業
    • 整理文獻搜尋疑問 (下週五前完成)
    • 臨床心理科資料彙整 (下週四前完成)
    • 熟悉AToM評估工具 (測驗製作完成後開始)

心得與困難

  • 標準化評估工具的價值與臨床困境
    延伸第五週的討論,研究者們不斷的針對現有概念提出新的定義、發展新的評估工具與相關研究。不過發展這麼多工具,意義何在呢?老師就我較熟悉的領域,拋出許多問題引導我思考,以下整理重點:
    • 標準化評估工具的價值是什麼?
      • 用以掌握個案的特性與病情,作為臨床推理的依據
      • 用以設定治療目標與計畫,並呈現療效與變化
      • 用以預測個案的預後
      • 作為治療師間或專業間溝通的依據
      • 有利於建立實證研究的資料庫
    • 標準化評估工具的臨床困境有哪些?
      • 缺乏許多個案 / 病情特質的評估工具
        以 ADHD 為例,常用的標準化評估工具仍以感覺動作為主,缺乏的範疇包含但不限於以下項目,且列舉項目皆可再往下分析影響因子:
        • 認知功能(執行功能 / 組織 / 計畫...)
        • 社會功能(社會認知 / 情緒調節 / 社交互動 / 自尊...)
        • 學習功能(學業表現 / 讀寫能力...)
        • 生活品質(快樂 / 安適感...)
      • 缺乏電腦化 / 電腦適性化的評估工具
        造成效率不足、結果的保存與管理不易,且難以快速且準確的掌握個案能力
      • 缺乏更新 / 補足評估工具的危機意識
        臨床人員須了解標準化評估工具的價值,無法單獨以臨床經驗取代,且須重視工具不足 / 太過老舊的問題
    • 結論
      • 現有的標準化評估工具之廣度、可用性、精準度都遠遠不足,且缺乏進步更新,使臨床效能及成就遭遇瓶頸。因此,研究者不斷在發展新的評估工具,希望突破現有的困境。不過,臨床治療者也須了解並重視評估的價值與重要性才行
      • 臨床進行評估時最重要的是:有足夠的能力與工具,全面且準確的找出個案問題。流程為:先瞭解個案的問題或目標,針對可能的原因進行篩檢,再針對有問題的部分詳細的評估其影響因素
















留言